昆明植物園
昆明植物研究所
時間:2022-10-0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網 址:http://kbg.kib.cas.cn
科普服務電話:0871-65223629
園區安全電話:0871-65223010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乘車路線:
乘坐9、79、128、159、249路公交車可直接到昆明植物園北門站或黑龍潭站步行約8分鐘至植物園東園;
乘坐115路公交車到茨壩終點站,然后步行約15分鐘到昆明植物園北門;
自駕車從昆明市中心沿龍泉路行駛約30分鐘,可直達昆明植物園北門。
開放時間
園區 |
植物園 |
|
西園 |
東園 |
|
開放時間 |
9:00-17:00 |
9:00-17:00 |
售票時間 |
9:00-16:20 |
9:00-16:20 |
楓葉節期間(10月10日-12月10日) |
8:30-18:00 |
9:00-17:00 |
門票收費
|
西園票價 |
東園票價 |
收費標準 |
||
|
現場購票 |
美團購票 |
現場購票 |
美團購票 |
|
全 價 票 |
¥10元/張 |
¥9.5元/張 |
¥5元/張 |
¥5元/張 |
成年人 |
優 惠 票 |
¥5元/張 |
¥5元/張 |
|
|
①6-18周歲(含18周歲)的未成年人; ②60周歲(滿60周歲)-70周歲(不足70周歲)的老年人,持本人老年優待證; ③持有效證件的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在讀學生。 |
免 費 票 |
|
|
|
①6周歲(含6周歲)或者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 ②年滿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持有《離休證》人員,允許一名陪護人員免費; ③持有效證件的殘疾人(盲人、雙下肢殘疾人和其他重度殘疾人,允許一名陪護人員免費); ④持有效證件的現役軍人、殘疾軍人及軍隊離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消防就援人員; ⑤持有《云南省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證》人員,本人可攜父母、配偶、子女最多6人免費; ⑥醫護人員,持有效證件。 |
|
收 費 依 據 |
|
|
|
1、昆發改收費[2009]1176號 2、昆發改收費[2018]454號 3、云發改物價[2018]918號 4、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2015年修正] |
昆明植物所曾于1958年—1974年在玉龍雪山南麓籌建麗江植物園(后來停辦)。2001年,昆明植物所與英國愛丁堡植物園、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麗江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合作,開始復建麗江高山植物園。復建的麗1江高山植物園位于麗江玉龍雪山南麓哈里谷,該園園區規劃面積4300余畝,海拔2600 — 4300米,有原生植物2300余種。2010年底,昆明植物研究所與與麗江市人民政府、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麗江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機構,在麗江高山植物園玉龍雪山野外工作站基礎上,聯合籌建江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2014年,昆明植物研究所進行了研究系統和支撐系統部門調整,形成“三室一園一庫”的科研機構布局,麗江高山植物園及其麗江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納入昆明植物園管理。
“十二五”期間(2011年-2015年),昆明植物園共主持(包括參與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NSFC-云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際合作、地方委托等各類項目100余項;積極參與推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簡稱:PSESP)“搶救性保護”在政府層面行動計劃的制定,引領了中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系統研究、保護實踐與示范;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其中在Annals of Botany,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BMC Plant Biology, Conservation Biology, Mycorrhiza, Scientific Reports等國際重要SCI刊物上發表的論文136篇,出版專著4部,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植物新品種25個;申請發明專利、相關標準或規范計24件。 五年間,新建植物專類園2個,完成了占地35畝的“扶荔宮”溫室群的改擴建,還對7個專類園進行了景觀優化與改造提升;新建氣象站,完善了植物數據采集及物候觀測記錄體系;引種植物2449號超過1000種。到昆明植物園開展科研觀察、教學實習、科普活動和觀光休閑的人數,從2011年的479051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912598人次(2015年比2011年增加了433547人次),累計入園人數達到了357萬人次。
“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間,昆明植物園將圍繞已經收集或將要收集保存的重要植物類群(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生態系統中關鍵類群、野生經濟植物等)的有效保護、馴化利用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園林園藝與植物景觀構建模式等,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特別是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有效保護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集成體系的系統研究、以及特色資源植物(環境改善類、藥用保健類、觀賞花卉)評價與應用研究;加強植物綜合保護生物學團隊、植物馴化生物學團隊、植物資源評價與高效繁育技術集成利用團隊、植物色香味與動物關系團隊等研究隊伍建設,并注重培養和建立一支具有扎實專業理論與技術知識、實踐經驗豐富、結構優化的植物園人才隊伍;全力推進 “數字化植物園”建設,完善活體收集的信息記錄,建立系統的物候觀測體系;在充分挖掘現有植物園專類園的物種保育功能的同時,增加2-3個專類園,保育物種達到萬種。通過5年的努力,將昆明植物園真正建成我國西南重要資源植物的遷地保育中心、引種馴化基地和科普旅游殿堂,成為特色鮮明的著名綜合性植物園;把麗江高山植物園建成中國 — 喜馬拉雅地區高山、亞高山地區,集生物多樣性監測、植物種質資源保育和持續利用為一體的區域特色植物園;麗江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爭取進入中國科學院或國家野外臺站行列。
△薔薇園
△扶荔宮
△金縷梅園·楓香大道一角
△巖石園
△觀葉觀果園·植物迷宮
圖片出自昆明植物園